今年本市将在100家标准化菜市场、1000家标准化超市建设猪肉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,在150家大卖场、485个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蔬菜追溯系统,在200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水产品追溯系统,在50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牛(羊)肉追溯系统,在100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粮食追溯系统,全面加强追溯系统在重点产品和重点环节的覆盖面。
“追溯并不是目的,追溯的关键在于明确责任”,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顾振华表示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提取了生产、加工、流通、消费等环节消费者关心的信息,一旦发现问题,能够根据溯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,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因此,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,成为今年本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。
追溯体系逐步“扩容”
生猪在饲养过程中,如何得知它是否病了,或者使用过哪些药物?运用物联网RFID射频识别技术,上海爱森肉食品公司给生猪佩戴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的“智能耳标”电子标签,实现了生猪生产、疫病防控、出栏、屠宰、检疫以及分割、销售的全过程溯源。不仅每头猪的健康状况一目了然,每片猪肉都可追溯其“来龙去脉”。
事实上,除了猪肉之外,近年来蔬菜、大米、水产、乳制品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也陆续加入“追溯”队伍。“就连菜市场销售的活鱼,现在也有了可以追溯的手段”,市食安办主任阎祖强告诉记者。
据了解,目前本市已经初步建立了生猪产品追溯系统,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了乳制品生产环节的追溯系统,市商务委正在推进蔬菜、水产品等产品的安全追溯体系,闵行、长宁、浦东等区县相继开发了餐饮环节和流通环节的追溯系统。本市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正不断“扩容”。#p#分页标题#e#
追溯“成本”大为下降
与此同时,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,食品安全溯源的成本也在下降。记者从国内应用量最大的动物电子标识制造商获悉,公司独立研发的动物识别专用射频(RFID)芯片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,将芯片成本从1.17元降至0.7元,仅为进口芯片的60%。这为畜牧业建立可追溯系统提供了基础。
“继猪肉之后,我们要推动猪、牛、羊肉整个产业链食品安全保障水平”。本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在生产流通消费环节要覆盖批发市场、菜市场、超市、大卖场和餐饮单位,在品种上要逐步覆盖粮食、牛(羊)肉、蔬菜、水产品等。
追溯“整合”需待时日
业内人士同时指出,本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仍存在不少困难:一是本市食用农产品80%左右由外省市供应,产品源头信息难以采集;二是地产农产品规模化、规范化生产比率较低,造成地产农产品溯源信息不完整;三是重点产品和重点环节的追溯覆盖率不高,可追溯的产品非常有限。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各监管部门和企业的追溯信息尚未实现共享,不能实现全过程的追溯,更谈不上追溯信息的整合利用。
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“溯源”的功效?记者从市食安办获悉,本市将积极完善追溯系统的信息化顶层设计。一方面,通过建立产品追溯标准,集成各个部门的追溯信息,在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和信息服务平台内形成通用规范的追溯系统;另一方面,鼓励企业自行建立追溯系统,对原料和最终产品供货情况实现双向可追溯,并通过上海食品安全网等网络平台提供给市民查询,让消费者切身体会到食品安全工作的成效。
请继续浏览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,或点击右边下载: RFID读写器和应用方案PDF电子版彩页